您的当前位置:脂溢性皮炎 > 皮炎病因 > 医学知识口角炎
医学知识口角炎
疾病概述
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者张口易出血,吃饭说话均受影响。口角炎的诱发因素是冷干的气候,会使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口唇干裂时,人们会习惯性地用舌头去舔,促使口角干裂;若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还会导致维生素B缺乏性口角炎的发生。
致病原因患者牙齿位置不合适,致使上唇压叠于下唇,口角发生皱褶,该处黏膜经常处于浸渍中,会导致口角炎的发生;核黄素缺乏,可伴有草莓样舌和阴囊瘙痒等。体力消耗过多或身体衰弱、营养不良、铁、蛋白质供给不足和多种维生素缺乏,如烟酸、维生素B6等可致本病;病原菌多为低毒性的化脓球菌或白色念珠菌,多见于儿童。某些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流涎病浸润口角;咬指、咬笔杆等也可引起该病。
临床症状口角炎最初表现为唇干燥,口角处红斑、水肿、渗液、结痂。转入慢性时局部黏膜皮肤湿润、皲裂、粗糙脱屑伴有以口角向外的放射性皱纹。若由营养不良、贫血、核黄素缺乏引起,可伴有口腔、舌及阴部黏膜损害,如光面舌、阴囊皮肤发红及相应的全身症状。多两侧对称,亦可单侧发病。自觉有烧灼感。营养不良的儿童,口角及其周围可出现脓疱,多与化脓球菌感染有关。
疾病分类根据发病原因,口角炎可以分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接触性口角炎、创伤性口角炎。
1营养不良性口角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在营养缺乏和维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发生,以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最常见。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色,糜烂或溃疡,有横的沟裂,甚者自口角向口内黏膜或口周皮肤延伸,沟裂深浅、长短不一,疼痛不明显,口角常在受刺激时疼痛。常伴有唇干燥、裂纹,偶见鳞屑,唇微肿。舌背平滑,丝状乳头萎缩,水肿肥厚的菌状乳头散在分布,舌缘常有齿痕。还常伴发唇炎、舌炎。在治疗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时一般应给维生素B2,同时口服复合维生素B族,因在B2缺乏时烟酸及维生素B6也往往缺乏;加强局部护理,口角局部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保持清洁卫生。
2感染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分为球菌性口角炎和真菌性口角炎,其中,球菌性口角炎是由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多见于老年无牙的患者。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色,糜烂或溃疡,有横的裂纹,还可化脓、出血、结痂。在治疗时应在局部清洗干净后,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涂擦,同时可口服广谱抗生素,可用青霉素V钾片、磺胺药、螺旋霉素等口服。真菌性口角炎是由于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且白色更加明显,有糜烂或溃疡,有横的裂纹,还可能有化脓、出血、结痂,常伴发唇炎及唇部糜烂。治疗时应局部用制霉菌素液清洗、擦干,然后局部涂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
3接触性口角炎接触性口角炎由于接触过敏物质所引起,发生过敏反应,如某些唇膏、油膏、香脂等化妆品。该病发病较快,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口角区域的充血、水肿、糜烂、皲裂等,渗出物较多,疼痛明显。除口角区域出现病损外,唇红部也同时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有时口腔内黏膜也可出现广泛的充血、糜烂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皮疹、哮喘、呼吸困难等全身的过敏反应。发生接触性口角炎时,首先要去除过敏原,避免接触可疑化妆品、药品等,再根据病情全身应用应用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并进行局部治疗。
4创伤性口角炎创伤性口角炎因运动或工作不慎撞击口角等物理刺激或用手指、笔等物体摩擦口角等不良习惯造成。表现为单侧口角发生,为长短不一的新鲜创口,可出现皲裂,有渗出,陈旧性创伤表面可有结痂形成,水肿、糜烂,外伤引起者伴有局部组织水肿、皮下淤血等。渗出较少时,可用激素类软膏涂抹。创伤较轻者可用双氧水、利凡诺、氯已定等消炎溶液进行局部冲洗或湿敷,然后涂龙胆紫药水,保持干燥清洁。在继发感染时应口服抗生素。
药房培训网、药房培训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