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脂溢性皮炎 > 皮炎病因 > 敏感性皮肤,如何修复
敏感性皮肤,如何修复
1什么是敏感皮肤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skin,ss)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皮肤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皮肤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感觉。在该种状态下,皮肤的感受性、反应性较强,而抵抗力相对较弱。
说明敏感性皮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皮肤疾病,而被认为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皮肤状态。
2class2敏感皮肤的分类主观性皮肤敏感:皮肤受外界不良刺激后容易出现不适,如红斑、丘疹、干燥、脱屑、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客观性皮肤敏感:①患有皮肤疾病,并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者;②有皮肤疾病史,但无临床表现,处于亚临床期者;③皮肤屏障曾受过损伤,但目前尚无明显损伤。3皮肤敏感产生的原因
A
流行情况
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大的(56~74岁)对刺激的反应性明显较年轻人低。敏感性皮肤发现之初仅为少量的化妆品引起的消费者。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大约有50%的女性和30%男性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皮肤敏感症状。
B
种族遗传
欧洲裔美国人对风敏感而对化妆品较少过敏;非洲裔美国人对大多数环境因素都较少反应;亚洲人非常容易对辛辣食物、温度变化和风出现高反应,并且容易产生瘙痒;拉美人较少对酒精过敏。
C
外界的刺激
香料、清洁用产品、保湿剂、化妆品、杀虫剂、紫外线......
D
发病机制
角质层较薄:角质层较薄容易引起经皮渗透能力增加,从而更容易引起皮肤的高反应性。
屏障功能下降:皮肤屏障可以防止外界化学、物理或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入侵,防止体内营养物质及水分的流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皮肤敏感的重要原因。
神经因素:角质层中观察到所有类型的神经生长含量均高于非敏感的皮肤,其中Ⅱ和Ⅲ型,灵敏度电刺激大。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有毒、高温和低pH等伤害性刺激均会引起TRPV1激活,从而产生疼痛、瘙痒或灼热。
免疫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
4
敏感皮肤微观特点
5评判敏感性皮肤的常用方法主观评定
如刺痛感、灼热感、瘙痒、紧绷感等。
通常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以受试者的主观感觉评价为依据。对调查者和问卷设计的要求很高,缺乏客观性。
半主观评定
属于皮肤化学探头试验,即通过皮肤对某种化学探头的刺激反应来评价皮肤敏感状况。
乳酸刺痛试验、十二烷基硫酸钠试验、二甲基亚砜试验、氯仿一甲醇混合液试验等、薄荷醇试验、辣椒素试验。
客观评定
主要是应用各种无创性生物学仪器对敏感性皮肤的某些皮肤生理参数进行测试,以探寻敏感性皮肤在皮肤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改变。
如感觉反应测试、刺激反应评定、皮肤功能测试等。
6哪些为皮肤敏感的高危人群
当天气突然转变时,如遇到高温或极冷的气温,又或是短时间遇到过大的温差,肌肤会容易突然变得通红或有过敏反应。
遇到强风或日晒后,皮肤容易泛红受伤。吃海鲜如虾、蟹时会引起肌肤过敏反应。皮肤肤质较薄,甚至可透现微丝血管。洁面后面部肌肤经常觉得干燥绷紧。
当转用不同的护肤或化妆品时,肌肤经常会出现瘙痒或灼热的感觉。
当冬天天气极干燥时,肌肤经常感到瘙痒甚至容易脱皮。选用了一些含香料的护肤品或化妆品后,肌肤容易产生不适的现象,如泛红等皮肤过敏现象。
7敏感性皮肤的预防
①消除过敏源,防患于未然:可通过过敏源测试结果而尽量远离过敏源;
②慎重选用护肤品:洁面慎用肥皂或刺激性强的碱性洗剂,磨沙膏去角质产品更应该敬而远之。尤其在皮肤过敏发作期间,采用最简单的洁肤爽肤润肤程序即可。医学护肤品成分的作用及含量部非常明确且更具安全性、专业性及针对性,既能维持皮肤现有的健康状态,又能提供各种皮肤问题日常护肤需求,同时还能对处于亚健康/亚健康状态下予以辅助的治疗及护理;
③慎重选择皮肤外用药物:面部皮肤过敏若经常使用皮炎平、皮康王、肤轻松等激素药物,长期使用会加重皮肤损害,还可出现激素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后患无穷;
④加强防晒:敏感性肌肤的皮层较薄,对紫外线防御能力很弱,而紫外线穿透力特别强,经常曝晒会使皮肤变薄,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⑤建立过敏档案:对于皮肤敏感顾客可建立过敏档案,把可疑药物及可疑化妆品、护肤品列入档案内;
⑥平衡饮食:糙米、蔬菜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所以能防止特应性皮炎发生;多食新鲜的蔬果均衡,最好包括大量含丰富维生素C的蔬果,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组胺物,这其中椰菜和柑橘是上佳选择。
8敏感性皮肤的治疗西医:
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艾米松;
喷剂:蓝科肤宁、赛肤润;
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
注射:硫代硫酸钠;
待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加用5%硫磺乳剂、过氧苯甲酰凝胶等。
伴色素沉着,待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加用3%氢醌、熊果苷、壬二酸等脱色剂。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散、补中益气丸、消风散等;
外治法--中药面膜;
中药熏蒸;
针灸治疗: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主穴和配穴,一般为本经穴、近端穴和远端穴相配合;手法上以泻法居多,其次为平补平泻。
散剂外敷:青黛散、消炎散、黄柏六一散等。
医疗美容:
(1)强脉冲光:
使用较低能量的、较长波长的强光(—),对敏感性皮肤进行非剥脱性、非介入性治疗,达到修复皮肤,减轻炎症,使皮肤敏感性降低或恢复正常的一种光子技术。
强脉冲光表皮厚度增加利于使皮肤屏障功能增强,消除皮肤红斑,增加皮肤弹性这为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表明强脉冲光提高成纤维细胞活性;刺激小鼠真皮中的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促进皮肤细胞增强TGF-的表达,加强TGF-B信号通路,刺激BALB/C真皮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真皮乳头和真皮网状层浅层的细胞表达热休克蛋白70和前胶原蛋白Ⅰ型增加,抑制皮肤炎症反应。
(2)红光:
红光通过促使NO与呼吸链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解离,使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氧分子结合,引起线粒体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二磷酸腺苷(ADP)转变成三磷酸腺苷(ATP),这一过程使细胞电池(cellbattery)获得充电为细胞活性提供足够的能量,并调节了细胞的基因活性,使基因表达活性上调或下调,也使细胞的信号途径活化或减弱,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使真皮乳头层胶原合成增加、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增加、减少MMP-1(胶原酶)分泌和调亡等,从而达到抗炎和促进修复的作用。
(3)果酸:
1.调节角质化更新过程
2.激活表皮肌肤新陈代谢
3.刺激真皮层胶原再生
4.刺激真皮层粘多糖合成
内酯型葡萄糖酸、乳糖酸性质较为辅助肌肤形成屏障保护膜,不但使肌肤呈现柔软平滑的质地,而且其本身的保湿功效促使形成的保护膜更富含有14%的水分。故而使用低浓度的果酸让皮肤从中得到滋润保湿,使肌肤更丰润,刺激真皮层重建。
(4)微针治疗:
在皮肤敏感急性期过后进行微针配合生长因子治疗,刺激基底细胞的分裂,从而使得致使角质层的增厚。
(5)点阵激光治疗:
导致三维热损伤区域,称为微治疗(microscopictreatmentzones,MTZs),每个MTZs周围形成环形组织凝固带或热损伤带,为未损伤的正常组织,通过周围存在的细胞迁移使表皮细胞迅速修复,因此命名“点阵”。
通过治疗后I、Ⅲ型胶原的增加已被组织学验证,胶原的产生和重构引起皮肤纹理的改善。在临床研究中位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结果显示,显效率达71.9%,总有效率94.3%。
(6)射频修复:
热刺激启动皮肤修复愈合机制,刺激新的胶原纤维的再生及重塑,随着新生胶原数量增多、排列更紧密。
(7)使用医学护肤品:
使用不含色素、香料以及致敏防腐剂的具有保湿、舒敏、抗炎作用的医学护肤品,以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1)湿敷:急性期可用具有抗敏、保湿作用的医学护肤品湿敷贴膜进行冷敷。
2)抗敏保湿:干性敏感性皮肤应选用抗敏保湿乳或保湿霜,每天2次,缓解皮肤敏感的同时为皮肤提供应有的水分和脂质,修复受损皮肤屏障。
3)防晒:阳光洪紫外线较强,可加重敏感性皮肤的皮损,应当外擦防晒剂,防晒霜要技能防UVB,又能防UVA,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损伤。根据季节、环境防晒剂,春夏季、高原地区SPF>30、PA+++的防晒剂;秋冬季、平原地区选择SPF>20、PA++的防晒剂。
作者介绍:皮肤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娄芳、李彩华,针对皮肤年轻化、综合抗衰、激光祛斑、祛痘、瘢痕修复、敏感肌肤修复及各种问题皮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