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脂溢性皮炎 > 皮炎用药 > 擦生姜吃黑芝麻这些偏方真能治脱发
擦生姜吃黑芝麻这些偏方真能治脱发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之前在微博刷到一条
“学校树的假发掉了”
点进去一看
哈哈哈哈哈哈
树都秃了
你的头发还好吗?
老实说
自从90后加入脱发大军
脱贫、脱单、不脱发
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男女的梦想
毕竟头发关乎颜值
这可是连男神们都hold不住的“致命伤”
那么
为了拯救我们的头发
江湖传闻的偏方
广告宣传的配方
到底有没有用呢?
嘻嘻,可能不一定!
生姜擦头皮坊间流传的方法是把老姜切片,然后轻轻地在脱发的地方揉搓。
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一星期。
功效说是能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刺激毛囊,到达生发的目的。
说到促进血液循环,光用手指按摩就能做到,为什么还要加片姜......
这不刺激吗?
更何况截至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能证明生姜擦头皮有助于生发。
倒是有小白鼠实验表明,生姜中所含的6-姜酚可能会对毛发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啤酒洗头传闻说:先是正常洗头,再用啤酒浸湿头发并按摩,最后冲洗干净。
啤酒选用谷类发酵的,更有营养;用啤酒浸泡前还要先用温水稀释。
洗完了不要梳头,也不要吹头,自然晾干。
还挺讲究
我就想说这洗完会不会上头?
其实,这种洗头方法对病理性脱发很不友好。
啤酒里面含有酒精,就算稀释了也会多多少少留一些。
如果是脂溢性皮炎引起的脱发,用啤酒洗头很可能刺激到头皮,引起头皮不适。
吃黑芝麻小时候妈妈们常说多吃黑芝麻,头发才能长得又浓密又黑。
实际上效果可能没那么理想。
黑芝麻、黑豆之类的谷物可以补充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但对防止脱发用处不大。
只用无硅油洗发水“无硅油、不刺激”属性的洗发水悄然占据了市场。有不少顾客认为,无硅油产品一定比有硅油的好,而且听起来也更“高大上”,而且据说用起来不会堵塞毛孔。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绝对。
要!分!发!质!
油性发质的人,使用无硅油洗发水更为合适,洗完头更为干爽。
干性发质或者是中性发质的人来说,洗完就会过于干枯了,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头发折断、脱落。
因此,“无硅油”并不是选择洗发水的唯一标准,比起无硅油的噱头,还是用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水,更为明智。
哎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必去寻发际线
莫慌嘛
今天小编就是来拯救大家脱发问题的
来一起听下
关于脱发的科普知识
1
关于脱发
生理性脱发
就是头发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每天正常脱发量在50~根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连续脱发80—根以上持续两至三个月,就属于病理性脱发了。
我决定回去捡着数数1、2、3、4、5……
病理性脱发
造成的原因很多,分为雄激素性脱发、神经性脱发、内分泌脱发、营养性脱发、物理性脱发、化学性脱发、感染性脱发等等。
遗传性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很多患者的直系亲属中也有类似的情况,遗传性疾病是难以预防的,脱发一旦发生,病情会逐渐加重,头发越来越少。
除少量因心理问题、感染、药物中毒等原因
引起的斑秃病人外
年轻人中最常见的还是脂溢性脱发
脱发成因:吃肉、熬夜、美发
2
让人头秃的真相
如果你尝试过很多自救的方法,却依然没能“留住”自己的头发,那么可能你用错了方法。
乱用偏方损伤头皮
如果药不对症,或使用不当,偏方可能会适得其反。直接涂抹生姜、酒等刺激性物品,还可能损伤头皮,引发头皮炎症,加重脱发。
营养过剩堵塞毛囊
许多防脱、生发产品都打着“营养”的旗号,脱发并不是单纯因为缺乏营养,给头发增加过量的营养,不仅对改变脱发无益,还可能堵塞毛囊、加重脱发。
清洁过度损伤毛囊
脱发的人,大多伴有头皮出油、头屑多等问题。不少防脱生发产品打出“清除自由基,抑制引起脱发的荷尔蒙”或“强效控油”的旗号。但是!频繁清洁或用强效控油的产品,反而可能刺激头皮皮脂过度分泌,加重脱发。
平时洗头建议2~3天一次即可,尽量选用温和的、适合自己发质、头皮情况的洗发水。
3
最有效的"生发剂"只有这两种
中国人最多见的是雄激素源性脱发,约占所有脱发类型的95%,又被称为“脂溢性脱发”,以及“谢顶”、“早秃”等。
要是确定了自己正儿八经属于脱发范畴了,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正儿八经的“生发剂”了。
如今获得临床验证、国际医疗界认可的、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有效药物只有两种。
非那雄胺
口服非那雄胺可以减少一种叫做双氢睾酮(DHT)的雄激素,不仅对雄激素过高导致的脱发有效,也可用于治疗一些前列腺疾病。
提示:
此药仅适用于成年男性,育龄妇女不可服非那雄胺,否则可能造成胎儿的泌尿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米诺地尔
米诺地尔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加生发速度,男女均可使用。
提示:
使用米诺地尔初期可能仍会经历一段时间掉发,这是因为毛囊受到米诺地尔的作用被激活,让未来两个月会掉的头发,提前在1个月内一起脱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脱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两种药物的疗程一般在3个月以上,且均为处方药。如有需要,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来源:成都市场监管、健康中国头条、医院、生命时报“药你懂”、DR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