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脂溢性皮炎 > 皮炎用药 > 又见接触性皮炎不妨试试地塞米松水胶体

又见接触性皮炎不妨试试地塞米松水胶体



地塞米松+水胶体,有如此妙处!

每到夏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接触性皮炎一定会高发,临床上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去除贴膜后在局部皮肤用药,并改用纱布敷料固定导管。但纱布敷料存在固定不方便、易受污染且不易观察、导管容易脱出、容易加重感染等缺点。近日,笔者所在科室遇到一例严重接触性皮炎,采用地塞米松外涂+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经过2天的观察,局部皮损已愈合。特分享如下。

案例介绍

基本资料: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恶性肿瘤,正在化疗进行中。因治疗需要,左侧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根,一周2次更换敷贴。-06-03,在更换敷贴时发现局部皮肤发红,伴有水疱、糜烂、渗出(面积10cmx10cm以上),见下图。患者诉瘙痒难忍,影响夜间睡眠。

诊断评估:根据接触性皮炎的分级标准,该患者属于严重接触性皮炎。考虑到已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局部换药时使用地塞米松针剂外涂+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处理方法:1、局部皮肤用碘伏消毒3遍,待干;2、用生理盐水棉球将碘伏清洗干净,待干;3、取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生理盐水2ml稀释,用无菌棉球浸湿后涂在皮损部位,待干;

4、取水胶体透明贴(10cm*10cm)一个,对半剪开,将其中一半(5cm*10cm)贴在穿刺部位一侧,另一半根据颈部长度剪取5cm*7cm进行固定;

5、外用IV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固定后的效果图如下:具体操作流程见视频:后续追踪:-06-05,予重新更换一次敷贴。可见局部皮损已愈合,患者诉当天皮肤发痒已缓解,NRS评分为0分。考虑到患者化疗后,天气又闷热,继续加用水胶体透明贴进行处理。本次换药消毒清洁步骤同前,但未再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涂。见下图。文献复习接触性皮炎的现状分析接触性皮炎分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其中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占绝大部分,但是两者很难区分。由于病人高敏体质、透明贴膜本身不透气、季节性因素等诸多内外因素,容易导致穿刺点周围皮肤潮红、瘙痒、粟粒状皮疹、斑丘疹、湿疹样小水疱、水疱破裂渗液、糜烂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皮炎症状,发生率约为19%,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也容易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据文献报道,固定的敷贴不同发生接触性皮炎情况不同,尤其是夏季炎热皮肤汗腺分泌旺盛增加对皮肤的刺激,更易引起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及病人自身的高敏体质等。研究发现,低于8岁的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皮肤刺激反应,这可能与儿童皮肤结构和功能不成熟有关;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皮肤刺激反应,因为女性皮肤细嫩;肿瘤病人接受放化疗后,皮肤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发生过敏样改变。外源性因素:主要有中心静脉导管、不同贴膜、各种消毒剂的应用及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如PICC导管长期留置期间需频繁换药,部分病人皮肤对敷贴的粘胶过敏,易出现过敏性皮炎症状,普通透明贴膜的通透性不强,易引起敷贴下皮肤潮湿、刺激;受季节的影响,每年夏天患者出汗多,透明贴膜覆盖的部位汗液不能蒸发,汗液与贴膜上的粘胶双重刺激皮肤,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并且发展迅速,在2~3d内可发展为重度皮损。接触性皮炎的分级轻度:仅有轻微的皮肤瘙痒及红斑(面积约为5cmx5cm以内)。中度:皮肤瘙痒感明显,透明敷料下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潮湿(面积约为5cmx5cm以上),部分散在粟粒状皮疹。重度:瘙痒难忍,还出现水疱、糜烂、渗出(面积10cmx10cm以上),抓痒后可使发红的面积增大,夜间不能入睡或睡眠差,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治疗效果。接触性皮炎导致的后果并发接触性皮炎后,部分患者瘙痒感觉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及夜间睡眠,患者常会搔抓导致皮肤及贴膜破损,容易引起感染;如果不能及时妥当处置,往往会导致局部皮肤湿疹样小水疱破裂、感染,感染的发生也容易引起局部血栓的形成,不仅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还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肿瘤患者并发重度皮炎易引发败血症,应引起足够重视。地米+水胶体在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文献报道,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透明贴治疗PICC并发湿疹,经对症处理后,能及时控制湿疹的发展,保障了导管的安全留置。水胶体透明贴薄且有弹性,能顺应皮肤的移动,肢体活动不受影响,患者感觉舒适、透气,水蒸气不易聚集而造成贴膜下潮湿诱发湿疹,很少有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地塞米松注射液不仅可以治疗局部湿疹,且保持局部的无菌区域不被破坏。而水胶体敷料的上层表面为聚氨基甲酸乙酯半透膜,它是根据伤口湿性愈合的理论而研制的一类敷料,可促进伤口的自溶性清创,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再上皮化,减少痂皮形成,阻止了微生物的侵入、降低伤口感染,加速伤口愈合。水胶体透明贴既可以促进湿疹后皮肤破损的愈合减少感染机率,解除因贴膜导致湿疹的诱因,还可以有效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意外滑出,保证导管的有效使用期限及输液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强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坚,吕小红,等.PICC管并发接触性皮炎的护理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8(4).

2.茹晚霞,邵水芬,等.地塞米松联合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治疗PICC并发湿疹的护理.浙江实用医学,,19(5).

本文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本文作者:董明芬

责任编辑:陈月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dnxj.com/pyyw/8776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