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脂溢性皮炎 > 皮炎医院 > 油光满面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油光满面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这几天,韦先生发现刚出生29天的儿子头面部长满了油腻性橙黄色粘着性鳞屑和痂皮,韦先生着急地问医生:“孩子是不是得了湿疹啊!”
近年来,人到中年的覃先生鼻翼两旁总是起许多油腻性鳞屑和红斑,鳞屑刮了又起,总也刮不干净。覃先生怀疑自己得了螨虫皮炎。
事实上,他们都是患了同一种皮肤病,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疾病,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溢出部位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容易出油的部位,人体的头面、胸背是皮质溢出部位,这些部位最容易发生脂溢性皮炎。此外,腋窝,乳房下、脐部、股部等皱褶部位也是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
暗红色或黄红色斑上被覆油腻性鳞屑是脂溢性皮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的脂溢性皮炎有毛囊性丘疹,常与痤疮伴发;头部的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白色糠皮状鳞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头皮屑;发生在皱褶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可有渗出、糜烂而极似湿疹。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的脂溢性皮炎红斑可泛发全身,发展成红皮病。当然这种情况临床上较少见。
脂溢性皮炎以中青年和婴幼儿多见。婴幼儿的脂溢性皮炎一般1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湿疹并发,可合并念珠菌和细菌感染。脂溢性皮炎在中青年中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一个满面油光、毛孔粗大、被覆油腻性鳞屑红斑的人,十有八九就是脂溢性皮炎患者。
脂溢性皮炎是如何发生的呢?目前,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资料认为与遗传有关,但没有得到证实,一般认为可能与皮脂分泌旺盛,使原来就存在皮肤上的条件致病菌——一种亲脂的酵母型马拉色菌大量繁殖,从而继发性引起局部炎症性反应。此外,精神紧张、过食辛辣油腻烟熏食品、嗜酒、维生素B2缺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促皮脂溢出的因素,可促进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令人烦恼的是,脂溢性皮炎病情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本病的治疗一般以外用为主,可选用2%酮康唑、2.5%二硫化硒洗液外涂或外洗。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炎症明显或伴发痤疮可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等)。
中药在治疗脂溢性皮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原则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为主,不可过用苦寒药,以防败胃。可试用以下中药:生薏米30g、山药30g、茯苓30g、丹参30g、枇杷叶15g、桑白皮30g、茵陈10g、山楂30g、野菊花15g、白茅根30g、苦参10g、甘草6g。日一付,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ml。另外可配合外治法取苦参60g、茵陈30g、姜黄30g、白芷15g、藿香30g、大黄30g,煎汤放温后外洗患处,每日2?3次。
预防脂溢性皮炎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低脂饮食,补充B族维生素,多食蔬菜水果(芒果等热性水果除外),少食甜食和辛辣油腻烟熏食品、戒酒。避免搔抓,每天根据皮肤油腻情况可洗2?3次脸,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清洁去油的植物洗面奶,少用硫磺香皂,因为硫磺香皂用多了易引起皮肤干燥脱皮。尽可能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不少患者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更加严重的激素依赖性皮炎。